汝慕文学 > 历史古言 > 寒门荣耀(科举) > 132、名动

132、名动(1/4)

      文靖安忍俊不禁, 不过笑归笑,自己这次已经确定考中了探花,人生第一个大目标在穿越过来的九年后正式实现, 后面还要很长的路,这条路通向什么地方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, 简而言之,的确需要定一个新的大目标了。
      穿越也要讲人生理想。
      这个容后思索。
      第二日老时间老地点,他和陈崇章又在凌晨四时到宫门前集合,这次论资排辈站好队, 他和张弘站在凌世心后边,三百多新科进士先由鸿胪寺的礼官引领至宫城外的午门,对着宫中隔空磕头谢恩,感谢元景帝封赐隆恩,然后元景帝从宫中派人出来通知他们, 允许他们到太和殿觐见。
      这次觐见流程相对简短, 只需要状元凌世心将昨日他们在礼部写好的表文呈送元景帝就行了,这叫做上表谢恩, 元景帝打开表文稍作御览, 然后表示会将其收入御书房永久保存,至此, 文靖安等三百多新科进士就成了真正的“天子门生”。
      上表谢恩过后还没完,后几天还有密集的流程要走。
      首先是由礼部的官员带领他们去祭拜孔庙, 行“释褐礼”, 就是向孔子先师汇报自己已经学成入仕,向孔夫子表明自己推行儒家礼教,以仁德治民的心迹。
      然后还要去拜见国子监祭酒,祭酒命人招待他们, 但不是像荣恩宴那般大开宴席,只是每个人招待三杯酒而已。
      此后,他们还要出席“雁塔题名”竣工典礼,就是工部负责派人将他们的名字刻在石碑上制成题名碑,立在大成门外供天下人瞻仰。
      最后,礼部制作金榜题名录,就是将今年殿试的题目、殿试召见的对答,状元、榜眼和探花的殿试答卷以及全部新科进士的名字、名次制成名录,这些名录会通过官家渠道迅速分发到大盛各州郡,再由各州郡下放到府县,由此,这批新科进士算得上天下传名了。
      这个金榜题名录让文靖安出了大风头。
      他那首《元景十七年应天子殿试召见作》是随着金榜题名录传遍大盛南北的,相当于借朝廷的传媒推广了他的作品,上了永久性央视新闻,阅读金榜题名录的是大盛所有的读书人,那一句“不拘一格降人才”暗暗符合了多少怀才不遇的读书人的心境?上至七老八十,下至十老七八,谁读了不叹一声精妙绝伦?
      读到这首诗,无数人当场晴天霹雳,说有人嚎啕大哭、瞬间将他引为知己都不为过。
      反正随着金榜题名录的传播,他在京城这边已经是一夜爆红。
      声名这种东西一旦传扬开来,什么都要被追根究底。
      随即,十七岁、云州人、身材矮小、容貌冠绝、县试、院试、府试案首、延陵治灾,加上《端午》、《七夕》、《论诗》等等陆续被挖出来,他将状元凌世心和榜眼张弘的风头几乎都抢了过去。